范迪安:谢青“花事”里的学术会心
摘要:
谢青学艺,得益于两个优越条件:一是家传,自幼受父辈严谨教育,也得家庭氛围熏染,形成丰富的审美感受;二是学院,从入学到执教,许多年在学府的环境里保持着研究的状态,也保持了纯正的艺术心态。
原标题:谢青:“花事”里的学术会心
紫(国画) 123×123厘米 2016年 谢青
黄(国画) 123×123厘米 2016年 谢青
白(国画) 123×123厘米 2016年 谢青
谢青,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1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2008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博士学位。曾参加北京市美术作品展、中俄妇女文化周艺术展、新学院女性作品展、水墨本味——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梦——塑造中国新形象美术作品展等,并多次举办个展。
谢青学艺,得益于两个优越条件:一是家传,自幼受父辈严谨教育,也得家庭氛围熏染,形成丰富的审美感受;二是学院,从入学到执教,许多年在学府的环境里保持着研究的状态,也保持了纯正的艺术心态。但是最重要的是,她在追求正典的同时始终有一种课题意识,在花鸟画这个恒久的传统艺术领域中建立起自己的学术理想,使优越条件的支持变为自己沉稳而坚定的实践方式,这就有了她这些年研究花鸟画的个性视角和创作花鸟画的笔墨新径。
纯正的艺术心态使谢青越发关注花鸟世界的生命形态,也使她追求自我心灵世界与自然花鸟世界的相叠,她的花鸟画作品是她与自然生命对话的产物。许多年来她坚持深入生活,走向自然,以大量的写生为基底,在写生中感受花鸟的生动形态,积累花鸟画创作的素材,尤其是在体察凡花素草的过程中渗透了一种女性的情怀。这种情怀丝丝入扣,如澄澈清泉,浇灌出作品中烂漫的花卉形象和透爽的芬芳气息。
花鸟画艺术的传统程式极为牢固,今日的变法与突破尤为不易,作为当代画家,谢青深知不仅要在笔墨上承继传统,更要追求新的探索,但艺术的创新要建立在学养之上和理法之中。在水墨花鸟上,她注重笔墨的品性内涵,画得清爽明快,富有抒情诗意,这些年她又着重取法传统花鸟画的“没骨”风格,反复研究“没骨”的造型特征,将这种笔墨的技法化为自己得心应手的造型方式,从花到叶,从主体形象到通幅氛境,都以“没骨”写之,在作品中成为统摄画面的语言,于浓淡和色彩的变化中形成整体的韵律,又展现出丰富的细节,通过长期的努力,她达到了表现的深度,堪称从“没骨”中拓展出笔墨的新华。与此同时,她的艺术视野也不固守在花鸟画领域自身,而是多方面感受,包括从西方现代绘画中吸收营养,在作品的内容和格式上都重在传达现代的感受,将现代形式导入作品结构的经营。例如她运用“连屏”方式创作的大幅花鸟作品,在形制上自然地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因素,有一种亦古亦今、亦经典亦现代的样式。她在这种大幅作品中表达的是繁荣的花卉景象,笔墨一丝不苟,色彩明亮斑斓,将工细的花卉造型与整体的写意气韵融合起来,创造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新境。
谢青勤于“花事”的状态是一种学术的会心,有了这种由衷的会心,她的花鸟世界就有了郁郁葱葱的生机。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