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独家新闻

卢志强:以史为师,以画写心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张雄艺术网

摘要: 卢志强特别钟情于创作历史题材人物作品,这与他的时代经历和家庭背景有密切关联。卢志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成长于被称作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80年代,在他的记忆中存在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结。

文/邱陵




卢志强特别钟情于创作历史题材人物作品,这与他的时代经历和家庭背景有密切关联。卢志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成长于被称作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80年代,在他的记忆中存在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结。卢志强的祖父卢月波曾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时期任香港九龙海关总税务司,与林森、萨镇冰、李叔同等名人均有往来。父亲卢星祥是革命军人,他从小在军营长大。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卢志强对“宏大叙事”怀有一种人文热情,对发生在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抱以深度阅读的态度。




《绣红旗》和《百年冰心》是卢志强的代表作。《绣红旗》表现了江姐和她的战友在新中国即将成立时在渣滓洞里绣红旗的那感人的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微弱的烛光,昏暗的牢室,但革命者对即将迎来的光明充满美丽的憧憬。这幅作品是“主旋律”创作的一种大胆的尝试,突破了模式化的束缚,画面体现了革命志士的人格尊严与崇高情怀;而《百年冰心》同样具有很深的意蕴与内涵,将冰心与过往的时空巧妙地链接在一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思想容量,表现了冰心先生的百年历程与祖国民族一个世纪的命运密切相关的场景,画面富有人文关怀气息。《绣红旗》入选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并获第四届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一等奖;《百年冰心》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并参加海外巡回展。


在卢志强看来,历史画创作的特殊性在于绘画作品与历史文本紧密联系。它需要创作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阅读文本、涉猎史迹、感受氛围,联系曾经存在的事件,还原具体可信的图像;也需有诗人般敏感气质和艺术家丰沛的激情,将现有的文献和史迹碎片作为依据,并将其转化为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有价值联想活动。




卢志强的两件作品《解忧和亲》和《传教士与东西方文化交流》,从构思到完稿,花费近两年时间,入选了由文化与旅游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实施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解忧和亲》反映的是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与西域乌孙国巩固联盟,封罪臣之后刘解忧为公主与乌孙和亲的故事,选择了公主一行到达乌孙时的场景入画,采用偏写实的表现手法;《传教士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则将罗明坚、利玛窦、徐光启、汤若望、沈福宗、郎世宁、伏尔泰、王致诚、马礼逊、王韬、戴德生、李提摩太等12位代表性人物跨时空组合在一幅画面中,营造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氛围。


卢志强的作品中,不论是历史事件,还是现实题材,其突出特点不仅在于画面高质量的造型、精妙布局的营造,更要注重渲染出具有历史厚度的氛围,进而引发观者情感共鸣。在创作过程中,卢志强通过生活体验和感知,对人物画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人物画家,除了对绘画本体的不懈追求外,还需要提升修养,将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从而反映时代追求。




在图像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写实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门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卢志强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我们身处图像时代,审美趣味有了大改变,绘画语言也日益多样化,人们早已不满足仅仅是客观地再现描摹对象。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与视觉经验对人物画的创作有更高的时代要求,对“形”与“神”的命题也注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对与个人经验相关的现实处境的敏锐感受,将日常生活图景进行独具个性的表现,在更为复杂的层面上对“形”与“神”的问题作再认识和深入思考,是摆在当代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明代画家董其昌曾说:“画家以古人为师,次以造化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卢志强也曾表示,自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当艺术家呈现出自由的状态时,才是最佳的状态。无论是在他的文字还是图像中,都始终呈现着他对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追索和探寻,使水墨创作在当代语境中贡献新的审美价值具有可能性。


(部分文字经本刊稍作修改)


卢志强简介:




1962年10月生于福州。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学位委员会主席、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政协书画院成员,2017年福建省政府授予文化名家称号。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