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5月20日,“鉴容正仪”——中国古代铜镜精品展,将在大唐西市艺术品中心盛大开幕。目前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界举办的一次档次最高、展品类型最多彩、展品数量最丰富、参展单位最多的一次展览。
原标题:鉴容正仪—中国古代铜镜精品展精彩上映
铜镜
2017年5月20日,“鉴容正仪”——中国古代铜镜精品展,在大唐西市艺术品中心盛大开幕。
此次展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西安市大唐青铜镜博物馆、大唐西市艺术品中心承办,是目前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界举办的一次档次最高、展品类型最多彩、展品数量最丰富、参展单位最多的一次展览,极大展现了我国民间璀璨的铜镜文化。
铜镜是一种古老的由青铜所制的使用器物,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此次展览将呈现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成员单位及相关机构珍贵铜镜近130面,历史更是纵贯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宋元辽金等各个时期,有些展品甚至属于首次公开面世。
本次“鉴容正仪”——中国古代铜镜精品展,以年代为主线,划分为四个主要部分,一、初露峥嵘的春秋战国;二、承上启下的两汉王朝;三、璀璨夺目的盛世隋唐;四、沿承辉煌的宋辽元金。并从铜镜的使用功能、铸造工艺、造型纹饰、铭文纪元、时代特色等方面,较为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程。
初露峥嵘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铜镜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镜形以圆形为主,偶见方形,多为弦纹钮。
纹饰结构从初期的单纯地纹,后在地纹上增添主纹饰,到战国中晚期还出现了透雕(镂空)、金银错、嵌玉、彩绘等工艺的铜镜。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叶,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
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承上启下
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汉代铜镜图案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
镜形基本为圆形,半圆形钮为主,也出现了一些伏兽形钮。纹饰表现手法为平雕、线雕和浮雕,种类上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草叶纹、规矩草叶、规矩蟠螭纹、百乳纹、四乳四虺,以及“日光”、“昭明”等以铭文为装饰的铭文带(指有铭文的部分)镜。
图案题材上出现了神兽镜和画像镜,前者多是神仙与灵兽,后者多是名人和历史故事。
非常重要的是铜镜较普遍地出现铭文也是从汉代开始,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璀璨夺目
隋唐代是开放包容的盛世之期,制度上的文明和经济上的昌盛,使得青铜镜发展达到了历史鼎盛。唐代青铜镜纹饰巧妙、图案丰富、镜体厚重。
唐代青铜镜在器型上更是突破了汉式镜,出现了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在主题纹饰和表现技法上,唐代铜镜内容上更注重写实和人物故事,纹饰多以鸳鸯、蟠龙、海兽葡萄、人物故事及花卉等为主,彰显了唐人的优雅、奢华与浪漫。
装饰方法有浮雕、彩绘、镶嵌、鎏金等,同时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融合的气度。
沿承辉煌
宋代铜镜不崇华侈,而重实用,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
宋代铜镜大部分为黄铜质,含锡量明显减少,而含铅量大增,这样的合金成分一直影响着后世的铜镜,这也成为鉴别宋代乃至以后各朝代铜镜的重要依据。
辽代铜镜大都承袭唐镜的雄浑和宋镜的柔和,并结合草原民族的彪炳习性,形成辽代独有的铜镜艺术风格。辽代铜镜作为中国古代铜镜历史发展的一个相对较为特殊且颇具魅力的时期,其纹饰图案不仅有八卦纹、荷花纹、连钱纹、龙纹等,并且因所处历史环境、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出现了一些充满辽代契丹本民族特点的纹饰图案,形成了中国铜镜史中独树一帜的纹饰风格。
金代铜镜在仿照汉、唐、宋三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其中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元代铜镜可谓是“粗者甚粗,精者颇精”。元镜式样少,除流行的圆形和圆形带柄镜外,形制基本上保存了宋代铜镜流行的形制,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及带柄镜。纹饰有双鱼纹、双龙纹、花草、禽鸟纹、八卦星象图案和人物故事等。铭文少见,一般是吉祥语,也有纪年铭,多作单行排列,有的在镜缘刻出铸造匠师名款。
在大唐西市的发起和努力下,成立了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成立之后举办了五次展览,这次是第三次举办专题性精品展览,始终围绕一个主题、一个材质、一个文明程度进行。
当下,我国的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参展者和观看者共同探察铜镜千年的魅力,领会大国工匠的技能,感受古代铜镜对当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从而体味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晓兰)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