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是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这一变革不仅进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机械强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
原标题:明代素三彩龙凤纹香炉
明代素三彩龙凤纹香炉的龙(左图)、凤(右图)纹饰两面
这是一件明代素三彩龙凤纹香炉(见图),长32.6、宽24.4、高32.5厘米。其炉口为长方形,直口下内收呈台状,外侧饰回纹,高直颈,亦为长方形,两端中间开设对称方孔。其下为炉腹,四角为委角下垂内收,炉两侧为透雕云龙纹,龙身弯曲成波状,四足爪强壮有力,分踏云朵。龙身间施黄、绿釉,云朵为紫色,意为“金龙呈祥踏紫云”。炉两端雕塑金凤飞翔于牡丹花上。炉腰下起腰线。施绿釉及足,四足为卷云状外起,下承长方形托泥。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所著《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1989年版《辞海》中“素三彩”的定义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除此之外,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色彩中没有红彩,故名。”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又称“素烧胎”)烧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该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经常使用。另一种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是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这一变革不仅进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机械强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发帖软件 www.teamczy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