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毛焰的作品中,并没有具体的人的存在。从表面上看,这些人物似乎都有一个原型,但是从一个广义的范围上看,他们却又是没有具体的身份所指的。他们是当代人中的一分子,而毛焰所试图展示出来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原标题:保利春拍精选:精神肖像——毛焰
《X的肖像》局部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著“八五新潮”艺术运动的辐射效应,“溢出”似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景观中别具一格的表徵方式:观念溢出实在,媒介溢出外观,内容溢出形式……,在这其中,毛焰似乎是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构成于画布上澄然出对于当下社会的情绪性表现与理性化反思,在极端的技巧主义之中凸显出他所赋有的极其敏锐的感受力、精神性和判断性,从而标示出中国心理表现主义绘画的新高度。
我希望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局部都充满表情;那种“栩栩如生”的肖像画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毛焰
毛焰 (B.1968)X的肖像
1996年作 布面油画200 ×100 cm
签名:1996.11 Maoyan
估价:8,000,000 -12,000,000
人的外形在他那裡退居到次要的地位,精神的质地成为他的主旨。他要挖掘人性中最隐蔽最细微的部分,将它们提炼为视觉的衝击。毛焰故意不去描绘衣著,故意抹去人的外表的时代特徵,因此人变成了符号,个性变成了共性,形象不再局限形象本身,而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人的灵性。个体的人进入了普遍的人,物的存在演化成形而上的存在。毛焰由此提升了自己艺术的品格,从貌似简单的做法中获得了複杂的表述。
——李小山
在毛焰的艺术观念中,肖像画显然成为他把握当下,穿越现实的通道,而记录一个肖像从来不是他的本意。从九十年代初《小山肖像》、《记忆或舞蹈的黑玫瑰》等早期实验性作品以文化精英折射出那个独特时代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的诗人》、《S的侧面》等作品中以更为纯粹、熟稔的方式进一步推进这种实验性,再到新世纪初“托马斯肖像”系列中明确轮廓的消失所带来的混吨质感,毛焰的肖像以其语言的高度敏感与微妙变化,在学院派肖像画往往泛滥的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演示著更多的潜在可能性。
作品依次为毛焰的《伫立的青年》、《尖角黑玫瑰》、《青年小卡的肖像》和《记忆或者舞蹈的黑的玫瑰》
毛焰 《青年小卡的肖像》1996年作
北京保利2011秋拍lot.0496成交价:11,500,000
毛焰 《记忆或者舞蹈的黑色玫瑰》1996年作
北京保利2015春拍lot.4036成交价:10,350,000
毛焰 《伫立的青年》1993年作
保利香港2016春拍lot.0201成交价:7,920,160
毛焰 《尖角黑玫瑰》1995年作
保利香港2015秋拍lot.0215成交价:7,080,708
1996年创作的《X的肖像》属于毛焰九十年代中后期实验性语言趋于成熟阶段的典型之作,对于画面细节的关注,对于形象内外轮廓和每一处转折处的着意意强化,对于拉长身体所造成的生命的紧张感,以及对于人物精神状态的深度挖掘,无一不被精彩地演绎于其中。与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作品相同,在《X的肖像》中,一位身材削瘦的年轻男士摆出了极为自然、放鬆的姿态,侧身站立,双手随意地插在裤兜之中,锋利的外轮廓经由刻意突出的堆叠的衣服褶皱显现出一种力透纸背的雕塑性和永恒感。随之,深红色、黑色结合的上衣,配以灰色的裤子,亦展示出画面色彩的醇厚与稳定。然而矛盾的是,作为画面视觉中心的清瘦男子的形象,却凭借著他那坚定、鄙夷甚至带有挑衅意味的目光望向画外,成为画面观照的视觉中心,呼应于画作左下方同样冷漠神情的小像,以其特有的神经质特性有力衝破著这一切的稳定和永恒,令人感到无所适从。在肖像背后,承载著九十年代后半叶巨大变迁时代下,人们极为敏感的精神症候。一系列高密度而不失有序的光斑成为毛焰塑造人物时的另类言说,弥散于画面之中,与大笔晕染而成,与画面色彩相匹配的抽象化背景一起,将人物从具体的时间、空间之中抽离出来,从而,最终指向了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性的所指。
无疑,在《X的肖像》中,毛焰对于画面的控制和语言的转换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对于语言的不断锤鍊让他于并不炫目的表皮之下施展著自己的技艺,儘管在当代艺术中,技术似乎已经被归为一种“传统”的代名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毛焰处,技艺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必要手段,从而服从于其精神性肖像的塑形以及与社会现实的密切介入。正如毛焰从来不认同于将自己的绘画列为标淮意义上的肖像画,而是更为深刻的个体经验:“我从来不是个肖像画家,只不过我的认识通过肖像的方式来呈现。我作品中带有一定敏感度的东西,我觉得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保持敏感性,但我希望把它表现在作品中的时候,不是某种过于直白或粗浅的东西。”
毛焰 (B.1968)
托马斯肖像 No.6 2008年作
布面油画110 ×75 cm
签名:my2008.12
估价:1,000,000 -1,500,000
毛焰是一位人像画家,但他可谓是所有当代艺术家中最少而又最多问题的一位。在一个已然被后现代性、多元性和关系美学所佔据的时代,对传统艺术的诚挚探索似乎已无落脚之地,肖像画家成为一个异数。然而,毛焰笔下的那些孤独的形象只不过是承载艺术家更为广阔的形而上追求的媒介。这些形象缺乏时间性、上下文与身份,如同被现实抛弃,在反复延宕的迷乱中,茕茕孑立在灰色调的雾霾里。
——马修•柏利塞维兹
毛焰 (B.1968)
托马斯 2008年作
布面油画 110 ×75 cm
签名:my2008.10
估价:1,000,000 -1,500,000
在毛焰的作品中,并没有具体的人的存在。从表面上看,这些人物似乎都有一个原型,但是从一个广义的范围上看,他们却又是没有具体的身份所指的。他们是当代人中的一分子,而毛焰所试图展示出来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这种精神性的东西敏感、脆弱,但是不乏尖锐。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毛焰绘画的对象并不多,而且往往是一个人为对象反复描绘。对于画家来说,这种反复描绘是对人的一个研究过程,是对人的多面性的把握。当然这个过程首先还是对技术和语言的一种锤鍊过程。但恰恰是因为这种过程,在毛焰作品中出现的不单单是某个人的肖像,而是整个时代的“精神肖像”。毛焰用一种古典主义的方式接近并且揭示了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这便是他的当代性之所在。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