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件三国相亲重列式神兽镜(见图),圆形,直径13.7厘米,半圆钮,圆钮座。镜体厚重,正面明显外凸,呈弧形,背面内凹,镜钮大而突出,占去一定空间,有光泽。镜面主要纹饰为五重列分区所排高浮雕神兽,由上而下依次为...
原标题:双鸾开镜秋水光 解鬟临镜立象床
铜镜,在近代玻璃出现之前,一直是古人照面妆容的生活用具,尤其是女人房中的必备之物。“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坠髻半沉檀”,这是唐代诗人李贺以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为题写的一首《美人梳头歌》,其中“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的诗句,就提到了铜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民歌《木兰诗》,花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亦提到了铜镜照面的妙处。汉代是铜镜铸造、使用的重要发展时期,到了三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铜镜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衰落,但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尤其是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等神兽镜,铸造精美,纹饰丰富,形式美观,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铜镜。
三国 相亲重列神兽镜
这件三国相亲重列式神兽镜(见图),圆形,直径13.7厘米,半圆钮,圆钮座。镜体厚重,正面明显外凸,呈弧形,背面内凹,镜钮大而突出,占去一定空间,有光泽。镜面主要纹饰为五重列分区所排高浮雕神兽,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排为东王公,两边为龙凤坐;第二排为春秋时流传的知音故事,伯牙在中间弹琴,两边分列为钟子期和一神人加两灯侍;第三排处于居中位置,东王公、西王母分列于镜钮两边,右边另有一站立神人,此外还分列青龙、白虎;第四排中间有两神人,两兽之外,另有两神人;第五排,南极仙翁居中,右边为玄武,左边为人头鸟身的句芒。镜缘有铭文一圈排列:“王家有女初长成,四邻相求均不应,张家相公复相见。”笔道较细,清晰可辨。
汉代,人们多崇尚佛道,升官发财、多子多孙、长生不老、成仙封侯等愿望遍及天下,并将这些愿望反映在神兽镜上。三国时期的铜镜,大多数形制和纹饰都是沿用东汉以来的流行样式,同时也有所创新。重列神兽镜是这一时期铜镜铸造的主流,神兽纹饰的布局方式主要有环绕式和重列式两种,此外还有部分三段式和六段式重列神兽镜。这件三国相亲重列式神兽镜具有典型的三国铜镜大钮特点,钮座外以单线勾勒轮廓,以浮雕手法表现仙家、神人、龙虎和知音传说中的伯牙与钟子期等人物主题纹饰,内容深厚,人物众多繁而不乱,根据排列位置,显得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纹饰高低错落,凹凸有致,立体感强烈;制作细腻精美,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相映成趣,重点突出,繁缛而井然有致,构成一幅神兽与传说相互交融的主题图景,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东汉至三国时期,全国有数个较大的铸镜中心,如浙江嘉兴、江苏徐州、湖北鄂州等,都铸造了大量的神兽镜。这件神兽镜为长江中下游的鄂州所铸,纹饰纤细柔美,光洁照人,铸造精良,包浆丰厚,品相俱佳,体现了三国时期镜工之铸镜工艺的精湛水平。
西汉时期,铜镜上出现铭文已成常态,洋溢着祝福、祈盼和感情的氛围。三国铜镜沿袭了汉代铜镜的铭文风格,尤其是民间使用的铜镜上的铭文,大多充满美好情趣。根据这件铜镜铭文,三句构成一首小诗,既有“王家有女初长成,四邻相求均不应”的相亲的民俗气息,同时亦有“张家相公复相见”的姻缘来自于天作之合的良好祝福,充满了吉祥美好的旨趣,从中可窥探三国时期的社会风尚。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