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收藏 > 正文

特藏瓷雕砚台之大手笔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11-06 来源:牛城晚报

摘要: 看到这款砚台,你才会对当时的瓷雕艺术叹为观止,只见层层叠叠,使用浅浮雕和高浮雕的形式,在砚台上雕刻有山水树木。青绿色的山郁郁葱葱,连成 一片;山脚下有一处人家,黄色的房顶,土褐色的房子,淡青色的院墙,一...

原标题:特藏瓷雕砚台大手笔


特藏瓷雕砚台之大手笔


砚,为我国文房四宝之一。据汉代刘熙所著《释名》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早期的砚是很原始的,即用一块研石在另一块磨平的石头上将墨研磨成汁。久而久之,磨平的石头有了凹坑,这样,墨汁研磨以后,不会洒出来。所以,从此以后,古人便将砚台制作成有凹坑的形状,砚台也就渐渐定型了。


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 砚”。除了澄泥砚是用黄河之中沉淀多年的泥土所制之外,其他三种均为石砚。我们现在常见的砚台大多都是石头所制,可见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石头砚都是 主流,从汉代有砚台开始,一直到民国都是如此。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除了石砚和澄泥砚之外,我国还有多种材料制成的砚,像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 铁砚和瓷砚等,应有尽有。但由于要研磨墨汁,还是石头砚较为结实耐用,并且利于研磨。


瓷砚在我国应用时间不长,大约在东晋南北朝以 及隋唐时期较为流行,之后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因为在宋代时,人们已经发现石头做砚较佳,尤其像端砚和歙砚,在当时已经久负盛名了。瓷砚即便在后来 也有制作,但已经不是历史主流了。很多时候,人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类观赏品,一种摆件,静静地躺在书房之中,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笔者收藏有一款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瓷砚(如图),为当时的瓷雕名家王炳荣所制,它呈圆形,直径18.3厘米,高4.6厘米。既然是瓷雕名家所制,当然要使用 瓷雕工艺。看到这款砚台,你才会对当时的瓷雕艺术叹为观止,只见层层叠叠,使用浅浮雕和高浮雕的形式,在砚台上雕刻有山水树木。青绿色的山郁郁葱葱,连成 一片;山脚下有一处人家,黄色的房顶,土褐色的房子,淡青色的院墙,一派恬淡幽静;院子外的田野,是黄色的,种着淡青色的植物形成点缀。有一棵大树,苍劲 有力,呈弯曲状,摇曳着,覆盖着这半片山,半片水,褐色的树干,圆形的树瘿,稠密的枝叶,都十分传神;上面的树根呈淡青色,下面的树根呈黑褐色,盘根错 节,结结实实地扎在泥土里。在大树之下,是一片水,寂静无声,这便是砚台的中心部位——可以研墨的砚心,没有上釉,倒更显得有古朴的味道,散发出幽幽古 香。


砚台为圆形,一半有画面,上釉,为山;另一半无画面,不上釉,为水。一山一水,一阳一阴,就像是我国古老的八卦图,诉说着我国 最早的哲学和文化起源。在砚台底部,有“王炳荣制”的款识,说明正是王炳荣老先生所制。王炳荣是活跃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景德镇瓷雕名家。清人许之衡在 所著《饮流斋说瓷》中将王炳荣与陈国治并提,说“雕瓷笔筒,所雕花以竹林七贤、东坡赤壁、垂杨条马之类为多。良工陈国治、王炳荣颇善斯制。传世品以文房用 具为多。”


名家一出手,便是大手笔。如此工艺繁复、图案精美又暗藏古老文化的三彩瓷砚,自然是珍贵收藏,而不敢用来研墨的。这大概也是它直到今天仍旧完好无损的原因。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