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些年,有人把余端照定位为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书法家。一谈到这个话题,余端照就提醒我们:“所谓‘四位一体’是我终身追求的目标,远未达到,千万不敢这么提。”其实,余端照最早尝试诗书画印是
前些年,有人把余端照定位为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书法家。
一谈到这个话题,余端照就提醒我们:“所谓‘四位一体’是我终身追求的目标,远未达到,千万不敢这么提。”其实,余端照最早尝试诗书画印是在2011年,当时准备在福州画院办第一次个展。个展一般只要有十多件作品,即可体现书法家的风格水平。而福州画院的一个展厅大概可以容纳五六十件作品,只展书法作品比较单调。为了丰富展览内容,他多方考量后决定办一场“诗书画印”展。在诗书印方面,余端照涵养多年,有一定积累。这次个展崭露了他“诗书画印”各方面才艺的头角。但是,余端照始终保持谦恭、低调,认为真正达到“四位一体”的是大家,近现代尚无几个,像吴昌硕、齐白石等,个个都令人高山仰止。“以先贤为榜样,我们只有仰望、追求的愿望,达到这个愿景不知道还有多长的路要走。”他说。
乙未立春杂咏
瞬息光明岂钓名,
砚边诗草寄馀情。
春风又向枝头闹,
鬓衰相对有诗联。
时空大浪无情汰,
余端照很早就认识到,书法创作大多以古典诗词为内容,掌握格律诗词知识是重要的修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入选中国书坛第二届新人展的作品就是自己写的一首诗。当年他在闽清县政协任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的时候,闽清梅声诗社社长每次见面都督促他写诗。他戏称当时自己是“无知者无畏”,连续创作了几十首古体诗。
后来,余端照以自己的诗作创作的书法作品在世界华人书画展上获得铜奖。这个阶段,他的诗词创作刚起步,还比较稚嫩。余端照诗词创作的更大动力来自2001年,他要出版第一本自己的书法作品集。他认为,如果想把自己的真性情展示给大家,要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仅借用古人的诗词歌赋还不够,要用自己的作品。而诗作要达到一定水准,就必须潜下心来,向经典学、向先贤学。
从此至今,20年来,余端照坚持创作,从遣词造句、格律锤炼、意境修为等各方面提升境界、提高水平。特别是在“建国七十周年”“抗疫”等一系列主题展览中,他的作品都是书写自己的诗词。这样的作品能契合主题,又能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学书感言
滴露研松乐事赊,
鬓衰未必始成家。
为人若水多从善,
余端照开始喜欢书法是在小学时。那时,两位小学老师板书写得非常好,他就会刻意去模仿,所以他的字比同龄人更工整。
到了初中,学校发了一本柳体《雷锋日记》字帖,余端照以此为基础开始了最初的临帖,并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得到二等奖。
2019年,他到永泰实验小学的雷锋纪念馆参观,发现那里馆藏有一本当年他所临的《雷锋日记》字帖,感慨赋诗一首:“曩昔临池第一堂,雷锋日记柳书藏。铭心最是来时路,问学修行两不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期的经历让余端照对书法的兴趣逐步增强。到了大学,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但他认为,他真正“入门”应该是在1981年参加工作之后。
余端照的书法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以前是第一个阶段。那时候的创作受全国性展览导向影响,讲传统也强调个性,注重个人性情的发挥。这个阶段总想怎么在字的点画结构上变形,以突出个性。他说:“回过头看来,当时的作品还显稚嫩,不够耐看。”
2000年至2012年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候更注重回归传统、经典传承。在传承上,主要以临帖为主,余端照选择的是“二王”这一路,接着就是苏轼、米芾、赵孟頫、王铎等,他感觉这个方向更符合自己的性情特点。由于在王羲之的《圣教序》上下的功夫比较多,所以现在很多人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圣教序》的影子。
学习书法,余端照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要学古人,在传承经典上做文章;二是挖掘自己的性情,走适合自己的路子;三是要把古人的影子与自己的影子融合起来,使经典传承与个性展现结合得恰到好处,既展现书法家书法作品的个体性,又与时代社会发展相得益彰。——这是他这些年来努力的方向,也是其书法创作第三阶段的追求。
乙未立冬
日灼长空夜雨驰,
惊雷罕遘立冬时。
自然频有非常态,
香寮行吟
幽径香迎客,
山环世外天。
树深匀护绿,
溪静积成渊。
林坞安居乐,
棠阴德政传。
桃源春正好,
多年前,陈章汉先生曾为余端照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端于己照于艺》。
余端照说:章汉先生作此总结前,我还没有那么明确的认识。这句话成了我的人生格言,甚至前行的引领,让我更加明确了自我追求并往这个方向不断修炼——端于己照于艺,内省自身,外导书艺。
书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学问,从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如古诗词、古汉字、书法史等等)滋养着我们的身心。在书艺审美认识层面上,余端照认为,首先,书法要讲传承。从技法上讲,一定要临帖;从思想上讲,一定要读书。要不断汲取古人的营养,从技法上和各方面学问上进行传承。比如临帖本身是很枯燥的事情,但对于专业的书法家而言却是学习和创作的基础。“现在再临写古代书法家的碑帖作品,每写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非常愉悦。很多人比喻,临帖等于存钱,创作等于花钱,要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
其次,书法要有技术含量。书法作品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点画、结构与布局,笔画要优美精良,结构要准确到位,布局上要有对比有变化,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展示音律高低变化和谐。
其三,书法还要有技术难度,这是对书法创作更高的质量要求。古人认为“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只有功性两见,技道交臻,才能达于妙境。
卜算子
心事夜阑时,
回首崎岖路。
唤起人生几许愁,
皆似长河雾。
法帖夜临池,
岂令韶华负。
灯影轩窗笔下情,
屡屡开怀故。
点画半生缘,
横竖人生路。
问道兰亭守寂寥,
翰墨成孤注。
未许老山中,
梦绕梅溪渡。
历尽崎岖啸傲行,
风雨从容步。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书法艺术审美的主要依据。“道”需要“修”,并以修心为主。2011年春节,余端照写了一副非常大的对联:“有无不迫,舍得从容。”这可以说是他人生态度的总结:功名利禄、社会地位不能迫切强求,有机会的时候可以争取,没机会亦不勉强,从容淡定地面对失去的或得到的一切,看淡名利,不过多计较得失。“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余端照为人谦和,人格厚实,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各方面素养都比较高。其性格偏内向,平时话不多,但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出色,做起事来执着、踏实。他的作品有内涵、耐看,作品神采非常符合本人性格气质,传统功力与性情风采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我开始走向书法创作并没有特别在意去做一个什么类型的书法家,完全是出于顺其自然的本心,反而很符合自己的性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他认为,作为书者,内省很重要,需要在内心时常提醒自己往更好的方向修炼。而内省最好的方式,是多读书。在书法类书之外,余端照读得较多的是经史类、人物传记类书。他很赞成先贤的观点,认为谁读的书多,谁修养好,谁就能把书法这条路走得更宽、更好;反之,修养不够,路就会越走越窄,甚至无路可走。
常走琼河边,有柳荣枯,因此感赋
柳丝迟日瘦,
期约醉春风。
依水婆娑共,
着烟窈窕同。
挂帆留过客,
垂钓有渔翁。
莫向津关立,
断肠横笛中。
阅水吟
江流不息眼前行,
往事频翻未尽情。
翰墨悠游花甲际,
自惭衰老秘书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好
点赞!
书法个性独特,好作品值得学习,点赞👍
书法写的很好👍
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