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次鉴宝会上,有位藏家有两件瓷器找北大的教授鉴定,专家手都没上,看了一下就说是假的,并说:“现在很难捡漏的,我都捡不着,你怎么可能捡到?”结果等老人贱卖了后,才发现是真的,让他肺都气炸了。
原标题:古玩鉴定慢下结论
近年来民间收藏热风行,涌现诸多“百宝通”替人“指点江山”。尤其是电视鉴宝,一些专家更是认为自己是绝对权威,一锤定音。对此,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主张:“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多少经验,也要细细看,慢下结论。”
现在文物鉴定人员参差不齐,鉴定师到处鉴定,使得民间收藏处于尴尬无助的地步,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有专家说:“鉴定要睁大眼,慢张口,轻率地下结论是搞鉴定工作的大忌。”
李知宴与陶瓷打了近六十年交道,在这方面是有“血的”教训。李老在陶瓷方面是公认的权威,有一次李老和同事一起去看一件元青花,收藏者出具了境外科技测试数据,是真的,李老的同事也认为是真的,于是李老说:“这件东西应当是真的!”并且也签了名。后来发现是假的,在一次大会上,李老公开承认:“那东西是新仿的,对不起我看错了!”
鉴定是收藏人必学的一门学问。古瓷鉴定又是鉴定中最难学的一个门类。它要求鉴定者具有知识面广、实践要多、分析能力强、逻辑思维活跃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李知宴认识到,科技鉴定并不成熟,很多情况是请来的专业人员既不懂考古,又对一些文物门类不熟悉,加上现在有关文物单位信息不沟通,无法建立足够的数据库,所以科技鉴定也不是绝对正确。因此有鉴定专家说:“在文物鉴定这个工作上不能逞能,不能确保对每件器物都能做出准确判断,况且很多藏品的鉴定过程需要多次反复研究才能确定。鉴定师千万不要妄自尊大,很多地方都对,只要有一个地方不像,就要格外小心,有一项怀疑就应该一票否决。”
同样,对于仿品鉴别也不能匆匆下结论。有的作品一眼看上去就能辨认出是真是伪来,但有的高端赝品识别起来有一定难度,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反复对比,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一次鉴宝会上,有位藏家有两件瓷器找北大的教授鉴定,专家手都没上,看了一下就说是假的,并说:“现在很难捡漏的,我都捡不着,你怎么可能捡到?”结果等老人贱卖了后,才发现是真的,让他肺都气炸了。
术业有专攻,不熟悉的行当,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对某件藏品没有绝对把握,不要信口开河下结论!很多鉴定需要让时间和历史来证明。不能因急于下定论,而成为文化的杀手或是毁坏历史文物的刽子手。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